
糧安則民安,菜豐則市榮。“十四五” 期間,巫溪縣將馬鈴薯與蔬菜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關鍵抓手,以 “巫溪洋芋” 金名片破圈出海,借高山蔬菜綠動能穩供增收,五年耕耘筑就了從35萬畝馬鈴薯基地到50萬噸年產量的產業高地,更實現了從田間地頭到中歐地標的品牌飛躍。如今,站在新起點,產業專班如何擘畫 “十五五” 新藍圖,推動 “小土豆” 成就 “大產業”、“綠蔬菜” 拓寬 “富民路”。
本期《回眸 “十四五”? 啟程 “十五五”》系列訪談欄目,邀請到縣政協黨組副書記、副主席,縣馬鈴薯和蔬菜產業發展專班組長譚玉軍。他將結合巫溪縣馬鈴薯與蔬菜產業的發展實踐,帶我們全面回顧 “十四五” 期間的 “豐收答卷”,詳細解讀 “十五五” 時期的 “未來藍圖”。
“十四五” 期間,巫溪縣在馬鈴薯產業發展上取得了哪些成效?
五年來,我們始終把馬鈴薯作為10億級產業集群來抓,從 “種得好” 到 “賣得好” 再到 “品牌響”。
一是培育優質種薯。我們建成了重慶市規模最大的脫毒馬鈴薯繁育中心,年產出2000萬株試管苗、5000萬粒原原種。
二是打造了示范基地。在尖山、朝陽、文峰、塘坊等鄉鎮建成了馬鈴薯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,全年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以上,年產量突破50萬噸。
三是延伸產業鏈條。培育了15家本土加工企業,推出了薯條薯粉、馬鈴薯面條、酸辣粉、曲奇餅干等系列產品。
最后是唱響品牌,我們今年成功舉辦了第二十六屆中國馬鈴薯大會;“巫溪洋芋” 也入選了《全國土特產推介名錄》《首批中歐互認地理標志農產品目錄》。
巫溪縣在蔬菜產業發展上取得了哪些成效?
蔬菜產業方面,我們主要圍繞 “穩供、優產、提質、增效” 下功夫。
一是穩定產能保供應。年均種植蔬菜17萬畝,年產量33萬噸,既滿足了本地的 “菜籃子”、也成了外運的 “搶手貨”。
二是優化布局提品質。依托市級高山蔬菜保供基地建設,重點打造了以勝利、塘坊、文峰、尖山為主的高山蔬菜產業示范帶。
三是培育主體促加工。培育了30多家蔬菜加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,年加工銷售蔬菜超過1萬噸,產值突破6000萬元。
四是認證品牌增價值。現有10個蔬菜產品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,巫溪高山包包菜、高山大白菜也獲得 “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” 認證。
面向 “十五五”,巫溪縣有哪些目標、舉措?
“十五五” 期間,我們將聚焦國家級馬鈴薯現代農業產業園、市級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建設。
在馬鈴薯產業方面,一是要把種薯繁育做得更 “強”。計劃把脫毒試管苗年產量再提升10%,選育一批抗病蟲害、附加值高的馬鈴薯新品種;二是要把種植基地做得更 “優”。推廣綠色種植技術,通過 “協會 + 經營主體 + 集體經濟 + 農戶” 的模式,帶動農戶共享收益;三是要把品牌做得更 “響”。聯合餐飲、食品企業研發一批馬鈴薯新產品,打造幾個市場認可度高的產品。
蔬菜產業方面,一是要打造更高標準的示范基地。聚焦綠色高效種植,引入智慧農業設備,提高畝產效益;另一方面就是要借助各類平臺,比如中國的農交會、農博會等宣傳推介巫溪高山蔬菜。
同時也研發一批深加工產品、拓展消費場景;此外,我們還將推動產村景、農文旅融合發展。支持創建馬鈴薯現代農業 AAA 級景區和高山蔬菜智慧農業基地,讓產業園區變研學 “景區”、農特產品成消費的 “爆品”,真正實現 “產業增效、農民增收” 的雙贏目標,加快推動巫溪綠色崛起。

大中小

